專 任 助 理 教 授
亞 洲 研 究 中 心 助 理 研 究 員
學 歷
南 京 大 學 文 學 院 文 學 博 士
嶺 南 大 學 中 文 系 哲 學 碩 士
嶺 南 大 學 中 文 系 文 學 士 ( 一 級 榮 譽 )
經 歷
深 圳 大 學 人 文 學 院 東 亞 漢 籍 研 究 所 訪 問 學 者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中 文 系 碩 士 課 程 兼 職 指 導 老 師
香 港 大 學 附 屬 學 院 講 師
香 港 大 學 附 屬 學 院 兼 任 講 師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語 文 中 心 兼 任 講 師
嶺 南 大 學 持 續 進 修 學 院 兼 任 講 師
香 港 大 學 專 業 進 修 學 院 保 良 局 何 鴻 燊 社 區 書 院 兼 任 講 師
研 究 興 趣
古 典 文 學 、 古 典 文 學 批 評 、 粵 語 研 究 等
ORCID: https://orcid.org/my-orcid?orcid=0009-0000-9674-8061
書 籍
- 《馬其昶〈毛詩學〉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將於2025年出版。
- 《不辭長作嶺南人──李雄溪教授六秩壽慶論文集》(合編),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2024年。
- 《劉紹銘教授追思集》(合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2023年。
書 籍 章 節
- 〈馬其昶《毛詩學》對清人三大《詩經》新疏的繼承及變化〉,載《不辭長作嶺南人──李雄溪教授六秩賀壽文集》,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2024年,頁96-108。
- 〈《家與世界:16至17世紀雕版印刷物中所編寫的「皇明」》提要〉,載《中國古代文獻文化史史料輯要》,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頁446-449。
- 〈「君子是則是傚」解〉,載《單周堯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台北:萬卷樓,2017年,頁1-9。
期 刊 論 文( 經 審 查 )
- 〈流俗與風雅──清末民初時期香港竹枝詞的紀風傳統及異調〉,載《華人文化研究》,將於2025年見刊。
- 〈馬其昶《毛詩學》與桐城派為文為學觀關係探論〉,載《饒宗頤國學院院刊》,2024年9月第11期,頁342-369。
- (合撰)李雄溪、莊文龍:〈《魏風‧陟岵》「岵」ᆞ「屺」小議〉,載《東亞文獻研究》,2024年8月第33輯,頁79-91。
- 〈嶺南荔子倩誰傳 ──李雄溪教授的《詩經》學研究與傳授〉,載《國文天地》,2024年3月第466期,頁131-136。
- 〈道是無晴卻有情—從《太陽下山了》看舒巷城的鄉土價值觀〉,載《香港文學》,2023年第467期,頁108-112。
- 〈粵語「AA聲」式短語初探──兼論粵語AAB 式語詞類別〉,載《中國語文通訊》,2023年第102卷第2期,頁173-186。(CSSCI、THCI)
- 〈杜甫七絕別體在清代的確立、傾賞與呼應〉,載《國學學刊》,2023年第1期,頁98-107。
- 〈《左傳》「莊公寤生」諸說平議〉,載《中國經學》第31輯,2022年,頁191-202。(CSSCI)
- 〈元稹「模勒」新論〉,載《古籍研究》第73卷,2021年,頁23-26。(CSSCI)
- 〈清人對唐宋七絕的判別、宗尚與調和〉載《中國詩學》第31輯,2021年,頁153-161。(CSSCI)(錄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編《中國文學年鑒》2022年卷「論文摘要」)
- 〈絕句起源論爭──清人對截律為絕說的接受、拓展與反駁〉,載《文學論衡》第37期,2021年6月,頁40-50。
- 〈重構逝去的武林──論徐浩峰電影《師父》的新武術電影特色〉,載《글로컬창의문화연구》第五輯,2017年2月,頁57-75。
- 〈李白樂府之七言句式聲調分析〉,載《中國詩學》第21輯,2016年,頁108-118。(CSSCI)
- 〈馬其昶論辨文淺析〉,載《民國舊體文學研究》第1輯,2016年,頁166-175。
- (合撰)金由美、李林、馮慶瑜、莊文龍:〈翻譯中的遺產:作為歷史小說與滿文學習範例的「達斡爾故事」(上)〉,載《Saksaha》(美國、英國、法國、瑞典合辦),2015年第13期,頁63-73。
文章、隨筆
- 〈《魏風‧陟岵》「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注譯本斷句、標點及排版小議〉,載《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2024年9月第14期,頁22-25。
- 〈夾籬桃李趁溪斜——賀李雄溪老師六秩壽辰〉,載《不辭長作嶺南人──李雄溪教授六秩賀壽文集》,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2024年,頁161-162。
- 〈地區氣候大不同,「冷氣」「空調」可相通〉,《文匯報》,2019年5月21日。
- 〈橫行的蟹〉,《大公報》,2013年2月5日、2月19日。
研 討 會
- 〈從「古詩聲調論」視角重審李白七古的反律化現象──兼以王維七古作對比〉
– 東亞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東方詩話學會第十四屆年會(09/2025澳門大學) - 〈清代文論研究的激活--以「意法論」 為例〉
– 活法:清代文学研究的通侻之道工作坊(04/2025湖南大學) - 〈《毛詩序》以《關睢》「憂在進賢」解詁〉
– 第五屆早期中國經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12/2024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 〈流俗與風雅—清末民初時期香港竹枝詞的紀風傳統及異調〉
– 風雅傳承:第三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2/2024香港中文大學) - 〈李白七古聲調分析──兼及王維七古聲調〉
–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二十二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08/2024天水師範學院) - 〈笑書神俠──淺談金庸小說笑話的修辭〉
– 家國江湖──金庸武俠小說茶話會(04/2024香港珠海學院) - 〈清人七絕之典型內容與藝術特徵初探〉
– 傳統的建構與詮釋──第三屆文史研究香港青年學者論壇(03/2024香港浸會大學) - 〈李雄溪教授的《詩經》學研究與傳授〉
– 2022年港臺經學講會總第十場──香港經學的現狀與前瞻(08/2022 嶺南大學) - 〈粵語擬聲詞「AA聲」初探──兼論粵語AAB形容詞類別〉(原定)
– 第二十四屆國際粵方言會議(12/2019嶺南大學)(主辦單位取消) - 〈編體與專集──從清人選清詩看清人七絕的詩體地位〉
– 中國詩學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11/2019華南師範大學) - 〈元稹「模勒」新臆〉
– 中國古代詩體、詩學和詩歌史新視野研討會(3/2018福建師範大學) - 〈馬其昶《毛詩學》所體現的桐城派為學觀〉
– 漢語文化與東亞文明國際青年研討會(1/2018南京大學) - 〈「君子是則是傚」解〉
– 2017儒學與文化兩岸研究生術討會(05/2017嘉南藥理大學) - 〈重構逝去的武林—論徐浩峰電影《師父》的新武術電影特色〉
– 第九屆國際青年學者中文文學研討會暨第六屆東亞人文社會研究生論壇(12/2016國立中興大學) - 〈馬其昶論辨文淺析〉
– 中國文章學國際學術研討會(5/2016華南師範大學) - 〈道是無晴卻有情—從《太陽下山了》看舒巷城的鄉土價值觀〉 –
– 「身份、現代性與文化」國際青年學者研討會(12/2015嶺南大學) - 〈李白樂府之七言句式聲調分析〉
– 「文獻‧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 (11/2015江西科技師範大學)